企業名稱:哈爾濱文之鼎盛廣告有限公司
電話:0451-87981397
手機:13354510377 13804587677
QQ:464452033(設計)
QQ:1209315515(設計)
QQ:598795351(大客戶)
網址:www.uucell.com
地址:哈爾濱市香坊區紅旗大街159號
無論品牌還是站內路牌,港鐵一系列中英雙語文字設計(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typography)自 1979 年通車起便世界知名。其中對明體的廣泛運用,至今也特立獨行于其他漢字使用國家。
港鐵明體的傳統
為什么當年的地鐵公司選用明體作為主字體呢?就這筆者曾經問過恩師、也是當年地鐵公司開創初期內部設計師之一的柯熾堅(Sammy Or)老師,他表示已不可考。但是這一決定延續至今成為一優良設計傳統,卻是值得我們去細看觀察。 與地鐵合并成港鐵前的九廣東鐵,也有使用明體的傳統。1980 年代電氣化后,港鐵的站牌一律更改成「白底黑字」,字體則用上結構較方正、筆劃圓潤肥厚的明體,至今在大學站洗手間、或新界沿線部份老站的標牌可以看到。其至九十年代初風格轉向「藍底白字」、后期又聘請英國 Dalton Maag 公司設計無襯線西文字體 Casey,Z終在兩鐵合并敲定下跟隨地鐵公司的設計歸為同一套品牌、路牌法則。
明體在品牌、路牌運用的好處
近年黑體大行其道,大眾追求現代與新穎感,明體古雅、友善的優點在三地一直被大眾忽略。明體長期欠缺新的風格和表情,又受「新細明體」「老宋」「匠體字」等負面印象的影響,其天份一直被埋沒。 事實上,明體造型出眾、筆劃的粗細與漢字造形天生便相配;粗細對比所營造出的版面表情,也比黑體有趣而吸引人。在印刷品上,明體內文字重適合內文編排,粗體則可以用在語氣強化和標題之上,營造優雅的文化氛圍。在路牌上,除觀感優雅外,優良的明體設計能夠提供高辨認性,筆劃粗細的變化可以抵銷路牌背光所造成的光暈錯視,要比黑體更清晰、更好辨認。
「地鐵宋」是一個模糊概念
筆者曾有朋友慕名而來拍攝「地鐵宋」的照片,但「地鐵宋」在今天卻是一個模糊概念。筆者單在金鐘站已經拍到四套分別屬于不同字體家族的「宋體」。從歷史看,地鐵也從來沒有一套固定的明體在用。近期被納入「地鐵宋」范圍的,計有:
華康儷宋體
車門旁邊「請勿將手放在門邊」的儷宋體警告字句。
無論品牌還是路牌主要字體,港鐵新的印刷出品都已經轉換成「儷宋體」。
「儷宋體」是柯熾堅的在 1980 年代末開發、全球第一套完全由 PostScript 技
術開發而成的中文字體;港鐵現用的中字重(Medium)于 1990 年代中期由華康推出發行。
「儷宋體」的設計概念強調空間結構均稱、「行氣」強(一氣呵成感)、筆劃圓潤,像衛夫人「墜石」形容的水滴式點劃,營造出一種高度中性感覺,基本適合何用途使用。圓潤的外表恰巧可以將路牌光暈抵銷,加上造形中性,放在港鐵站牌上竟有一種剛好的感覺。
蒙納宋體
「用心擴展鐵路建設更好香港」一段為蒙納宋體。
「蒙納宋」是Z新加入「地鐵宋」陣營的明體,于 1980 年代初期、也是由柯老師領導香港蒙納字體公司開發。 「蒙納宋」日常多見于港府公文、報紙雜志等印刷刊物。港鐵多將「蒙納宋」用于站內樓梯貼紙、或個別維修、更新標示,與「儷宋體」混用。 「蒙納宋」的根源,來自俗稱「上海宋」、由上海字模一廠于 1960 年研究發的金屬活字字稿。筆劃由柯老師更改成適合香港字體規范使用的部首。Z突出的,莫過于粵語俗稱「撐艇仔」的楷化「走之底」部首,乃柯老師首創。
港鐵沿線月臺金屬字
柯熾堅老師設計、修改的金屬字牌。
港鐵沿線月臺的金屬字是柯老師在地鐵公司工作時修改照相排字字體而成的作品。1970 年代末電腦還未有普及,PostScript 技術還未發明,當時在香港通用的照相排字字體并沒有可以放大成月臺柱子上適用大小的字體可用,加上需制作香港地名用字,作為公司內設計師,柯老師便根據康熙字典筆劃標準,親手修正日語明朝體字體的筆劃,橫劃的粗細也是下苦功之處。部份字體橫劃的小三角近乎變形成圓型,是照相排字機將字體過份縮放的印記??吕蠋煵⒉粷M意這作品,卻為今天香港人、游客所津津樂道的設計。
真正的「地鐵宋」?
觀察中,也發現「地鐵宋」有著其他變體,結構風格也與柯老師的設計不同。不知道其實際名稱下暫以數字命名之:
地鐵宋(一號)
觀塘沿線的「地鐵宋」(一號)??梢姟附y」字的豎橫鉤劃、「樽」字的直鉤較圓潤有肉。
「地鐵宋一號」該是Z為一眾地鐵列車迷、香港人所津津樂道的設計,也是傳說中的「MTRSong」字體。鉤劃尖銳鋒利,回筆處設計夸張、爽直而具設計感,風格出眾?!傅罔F宋一號」是為標題用途而生的明體。這設計至今我們還可以在觀塘線一帶月臺墻身的警告字樣偶然看見。由于「地鐵宋一號」是照相排字字型,除了今天使用十分困難外、缺字也是一大問題。所以港鐵近年已取儷宋與蒙納宋方便制作,逐步廢棄「地鐵宋」一號。
地鐵宋(二號)
筆者Z喜歡為「地鐵宋」(二號),感覺很能代表香港的性格。
「地鐵宋二號」是一號的變體。其特色為比一號更為剛硬,去除無謂的修飾,也是筆者的心頭好。 「二號」多見于港島線、東涌線一帶玻璃幕門頂上的路徑指示,以及舊英制車身內的路徑指示燈跟貼紙標記。
地鐵宋(三號)
較有書法影響的「地鐵宋」(三號),可留意其點劃跟直鉤劃。
「地鐵宋三號」筆劃圓潤、充滿書法感,無論點劃、直鉤筆劃都帶有墨水造形,表情與「地鐵宋一號」相近,筆劃風格卻完全不同。 「地鐵宋三號」沒有特定出現地點,筆者至今發現多出現于垃圾桶標記、幕門前貼上地上的警告紙,用途相對較飄忽。
導向系統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西方國家許多城市都將科學的導向系統作為城市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想象如果人們到了一個城市、一個區域而不能快捷方便地找到自己所要去的地方,是何等令人尷尬的事情!
香港中環地鐵站
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膨脹、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面臨人口劇增、土地緊張、交通擁堵、安全問題突出等影響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難題。利用地下空間向地下發展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也是城市空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和趨勢。
作為承載大量人流的快速軌道交通方式,現代地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地鐵站及相關建筑,例如地鐵商場、過街地道等,已經成為城市地下空間的Z主要構成部分,地鐵正帶動著城市地下空間高速擴張。
但有許多因素影響制約著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在地下空間,特別是在比較復雜的綜合性地下空間中,人們難以確定方位,容易迷路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因為它往往給人們帶來不便,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有的還造成潛在的壓力與緊張,使人無所適從,擔心甚至害怕等。如果遇到一些緊急情況,還可能造成人們疏散的混亂,造成較大的損失。在地下空間中人們的尋路較為困難,這影響到了人們對地下空間的積極評價,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地鐵的標識系統設計是完善地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規范的公共交通導向標識系統是現代交通疏導的靈魂,因此,地鐵站內交通標識導向系統的設計與安裝也不能輕視,它能夠Z大限度的減少乘客無效停留時間,對軌道交通功能的發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它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